微信號:13703913889掃一掃 聯(lián)系我們
北京時間6月11日消息,據《經濟學家》網站報道稱,民用建筑工程師稱:現(xiàn)在已經研究出一種新型建筑材料,這種建筑材料可以自動進行修復,填補材料上出現(xiàn)的破損和孔洞。
混凝土是一種有用的材料,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它最大的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它的抗侵蝕性不如石頭。鹽蝕和冰蝕通常會讓它的結構發(fā)生細微的斷裂,進而造成孔洞。這又會讓水浸入其中,最終導致建筑物的損毀。因此,管理部門需要定期派遣大量的工人對混凝土建筑物進行修復,在孔洞剛剛形成時就把它們填補起來;這是一項繁重而昂貴的任務。如果混凝土能夠進行自我修復,那情況就好多了。韓國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的研究員鄭燦文(Chan-Moon Chung)在《應用材料與表面》報告中表示,他希望能夠研究出這樣的新型混凝土。
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的混凝土并不是一個新的設想。早在2009年的時候,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一個研究小組就表示過,將能夠釋放出修復裂縫所需的化學物質的特殊細菌混合到混凝土材料中,然后再將混凝土澆筑成建筑物,這是可行的。 這些特殊的細菌可以保證混凝土材料的健康,但是只有在細菌存活的狀態(tài)下才行。但是試驗表明,那些細菌只能存活一年左右的時間。
鄭燦文提出的解決方案利用的是化學原理,而非生物學原理。他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實驗室試驗得知,如果在日光照射的情況下將名為“雙-3-甲基丙烯基氧丙基化四甲基二硅氧烷(methacryloxyprop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和“苯偶姻異丁基醚(benzoin isobutyl ether)”的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它們就會發(fā)生反應而形成一種可以緊緊附著在混凝土表面的防水高聚物。 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全地保管好這些化學品,然后在需要使用時再把它們釋放出來。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將這些具有修復功能的化學品注入由樹脂和甲醛制成的微小膠囊中。 這樣就可以將這些化學品安全地儲存在混凝土內部,當它們附近的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時,膠囊就會破裂,將里面的化學品釋放出來。
在制作膠囊時,他們先用水、樹脂、氯化銨和一種名為“間苯二酚”的苯衍生物調制出一種溶液,然后將雙-3-甲基丙烯基氧丙基化四甲基二硅氧烷、苯偶姻異丁基醚和甲醛添加進去,然后在55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熬制4個半小時。 這個過程可以讓樹脂和甲醛發(fā)生反應,形成微小的膠囊,而那兩種能夠修復混凝土的化學品則會被包裹在膠囊之中。